终于谈及黄百韬及其25军,他出身东北杂牌却统领中央军嫡系。国军史上三个25军,一为王家烈部,被毛主席指挥吞并;二为夏斗寅21路军改编,淞沪会战损失惨重而撤销。
军之历史,源远流长。北伐时的国民革命第一军,蒋介石起家之部,多黄埔出身,后纳许崇智粤军,扩编于中央军,被誉为千军之首。蒋荣升后,又建第五军、新一军等。
需强调,中央军非轻易组建。蒋为强化中央军,清除杂牌,对原军阀部队进行抽调改编。诸多中央军部队混入杂牌军师团,经磨合后调整军官,掺沙子,收买实力者,逐步中央化。
至此,读者或许疑惑:黄百韬非黄埔出身,也非蒋氏同乡,何以成毛主席首要歼灭目标?他与其兵团有何实力,又为何难逃全歼命运?让我们带着疑问,走进本文探讨。
真正的杂牌军与中央军势均力敌,雄踞一方,如桂系常保两军编制,冯治安虽多次分拆仍实力不减。阎锡山、傅作义等杂牌军,战斗力强,但更倾向自保,不愿为蒋介石效力。
黄百韬麾下的25军,1938年由预备第三、第四师组建,属中央军嫡系。首任军长王敬。
黄百韬虽不符蒋介石的用人标准,但其25军战斗力却超中央军。探究此现象,需从蒋的用人准则、中央军的起源及杂牌部队的形成谈起。
蒋介石用人标准明确,“黄浙陆一”。黄埔、浙江、陆大、第一军出身者,符其一即可受重用,两者及以上更受青睐。地方军阀多陆大毕业,多为镀金,亦蒋氏削权之策。黄年轻,入蒋视野已属难得。
陈诚、顾祝同等实力派杂牌军领袖,率部投靠蒋介石并发誓效忠,获得充分补充并趋于中央化,虽有黄埔毕业生加入,但军权仍掌握在他们手中,这类队伍被称为半中央军或中央化杂牌。
1948年9月24日清晨,济南激战未息,粟裕即电呈中央军委,提议趁势进占徐州以东地区,着手筹划并发起淮海战役。